•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历史沿革
    大学章程
  • 领导关怀
  •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 机构设置
  • 教育教学
    研究生教育

    全国优秀博士论文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硕士学位授权学科

    本科生教育

    专业设置

    教学成果

    一流专业

    一流课程

    教学平台

    本科质量报告

    留学生教育

    项目介绍

    招生信息

    政策法规

    继续教育

    专业设置

    学习中心

    教育培训

    教育部虚拟教研室
  • 科学研究
    科技奖励
    科研平台
  • 师资队伍
    院士简介
    拔尖人才
    高级专家

    正高级职称

    副高级职称

    人才招聘
  • 招生就业
    招生信息

    本科生招生

    研究生招生

    远程继续教育招生

    就业服务
  • 交流合作
    国际交流合作
    校地校企合作
  • 校园文化
    大学精神
    文艺展厅
    校园风光
    形象宣传片
  • 公共服务
    日历校历
    常用电话
    教师邮箱
    学生邮箱
    网络支付
    网络收发
    网络认证计费系统
    网上办事服务大厅
    正版化软件平台
    OA办公
    分析测试中心
    校园WebVPN
  • 校园百事通
教
学
科
研
单
位
雅安校区
理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机电学院 食品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水利水电学院 人文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法学院 体育学院 艺术与传媒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成都校区
农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草业科技学院 动物医学院 林学院 园艺学院 风景园林学院 资源学院 环境学院 经济学院 管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国际学院 水稻研究所 小麦研究所 玉米研究所 动物营养研究所 国家重点实验室
都江堰校区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 商旅学院 基础教学部
管
理
服
务
部
门
党群部门

党政办公室(机关党委)

党委组织部 党委宣传部 党委统战部 巡察办公室 纪委办公室 纪检监察室 教师工作部 学工部 研工部 武装部 工会 团委
行政部门
教务处 学生处 招生就业处 研究生院 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 科技管理处 乡村振兴学院(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人事处 财务处 审计处 国际交流合作处 国有资产管理处 基本建设处 基地与实验室管理处 离退休管理处 保卫处 后勤管理处 都江堰校区综合管理办公室
服务部门
图书馆 档案馆(校史办公室) 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 后勤服务总公司
Responsive image

ENGLISH

搜索
导航菜单
  • 首页
  •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历史沿革 大学章程
  • 领导关怀
  •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 机构设置
    教 学 科 研 单 位
    雅安校区 成都校区 都江堰校区
    管 理 服 务 部 门
    党群部门 行政部门 服务部门
  • 教育教学
    研究生教育
    全国优秀博士论文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硕士学位授权学科
    本科生教育
    专业设置 教学成果 一流专业 一流课程 教学平台 本科质量报告
    留学生教育
    项目介绍 招生信息 政策法规
    继续教育
    专业设置 学习中心 教育培训
    教育部虚拟教研室
  • 科学研究
    科技奖励 科研平台
  • 师资队伍
    院士简介 拔尖人才 高级专家
    正高级职称 副高级职称
    人才招聘
  • 招生就业
    招生信息
    本科生招生 研究生招生 远程继续教育招生
    就业服务
  • 交流合作
    国际交流合作 校地校企合作
  • 校园文化
    大学精神 文艺展厅 校园风光 形象宣传片
  • 公共服务
    日历校历 常用电话 教师邮箱 学生邮箱 网络支付 网络收发 网络认证计费系统 网上办事服务大厅 正版化软件平台 OA办公 分析测试中心 校园WebVPN
  • 校园百事通

综合新闻

导航菜单

新闻中心

  • 校园新闻网
  • 热点关注
  • 要闻速递
  • 综合新闻
  • 媒体聚焦
  • 时政·理论
  • 视频新闻
  • 师生信息

信息中心

  • 通知公告
  • 招标公告
  • 学术信息
  • 文件通览
  • 信息公开
  • 成果转化
  • 科研动态

用手机扫描上图的二维码即可在手机上继续阅读本页面

【专家风采】李仕贵:做饱满而低调的水稻

编者按:在川农大有这样一群可敬可爱的专家学者,他们是学术大咖、是行业专家、是教育楷模,他们追求真理、甘于奉献、勇于创新、踏实进取,为教育事业发展、社会科技进步做出了贡献,是值得学习的典型代表。本网即日起推出“专家风采”栏目,以展现专家们的先进事迹、高尚品德和科学精神,激励广大师生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强农兴农使命,奋进新时代、共铸新辉煌,以优异的成绩为新中国七十华诞献礼。

“做科研、带学生,就这些事情嘛。”问到最近忙什么,水稻所李仕贵教授呵呵一笑。这位喜欢以“该做什么做什么”为座右铭的教授,面对自己应邀赴京参加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巨大荣誉时,还是显得异常低调。

看上去朴实无华的李仕贵教授,身上的光环可不少:新世纪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何梁何利基金获得者、四川省农业先进科技工作者、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首届天府农业大师项目入选者、学校首位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首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面对眼花缭乱的赞誉和殊荣,李仕贵教授却很谈定:“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

初心:炽热的“三农”情怀

长期从事水稻遗传育种及应用基础研究,李仕贵教授在水稻骨干亲本和品种选育,以及重要农艺性状挖掘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育成蜀恢527,蜀恢498等一系列杂交稻骨干亲本,选育杂交稻新品种50余个,其中超级稻6个。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

支撑他孜孜不倦投入工作的动力,是一份始终割舍不下的“三农”情怀。“我们这一辈来自于农村,对于农村有一种天然的依恋,作为一个育种科研工作者,希望能为农民群众真正把好水稻优良品种这道关,能够让自己的科研真正造福农民。中国人的饭碗要端在自己手里。”这就是他研究的初心。

带着这份深情,他一头扎进育种研究中。针对西南稻区“阴雨多、日照少、温差小”的生态条件,在周开达院士提出的重穗型杂交稻理论指导下,李仕贵在育种方法上大胆创新,成功育成了重穗型杂交稻骨干恢复系蜀恢527,组配出经国家或省级审定的杂交稻组合38个,实现了优质、高产与抗病三者统一,是我国组配出超级杂交稻最多的恢复系,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创新:领跑研究领域的关键

李仕贵充分认识到传统水稻育种主要靠经验和易观察测定的外观性状进行选择,育种周期长、效率低,只有系统学习并掌握现代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提升育种理论、方法和技术才能在自己的研究领域里创新领跑。

“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结合起来,在长江中上游形成自己的特色,因此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重穗型杂交稻进行改良提升、协同创新是重点。”李仕贵对自己的研究方向很明确。针对蜀恢527抗倒性不足、难以适应机械作业的问题,李仕贵从玉米轮回育种成功经验中受到启发,建立了分子轮回育种方法,育成了新一代重穗抗倒型优质抗病恢复系蜀恢498和不育系川农1A等,组配出多个新一代重穗抗倒型杂交稻组合。其中,F优498被列为全国主导品种,Ⅱ优498、川农优498被列为四川省主导品种。F优498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并遴选为长江上游国家区试对照品种。

研究并没有停步。李仕贵想要从更微观的角度全面了解水稻的秘密。他带领团队联合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梁承志团队开始了研究攻关,通过分子测序,完成了一套近乎完整的蜀恢498基因组序列,这不仅有利于以蜀恢498为代表的重穗型杂交稻骨干亲本中优异等位基因挖掘和利用,也将为整个籼稻优异等位基因的挖掘和利用提供重要参考,为新的优质水稻品种培育奠定坚实基础。因其重要性,这一成果在《Nature Communication》上正式发表。

更为可贵的是,他们得到的蜀恢498基因组序列完整度高于目前水稻日本晴和拟南芥参考基因序列,且有更低的错误率,成为目前所有高等动植物中组装质量最高的基因组,有研究者认为这一成果对提高目前高等动植物基因组的组装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团队现在每年都有水稻新品种获得审定,但是既高产又优质的新品种还在努力中,要让大米既高产又好吃,真正适应现代人需求。”李仕贵透露,现在他们团队正在为提高水稻的品质而努力。

身教:做饱满而低调的水稻

李老师很务实,不多说废话,这是同事和学生对他最大的印象。

“结实饱满的水稻,总是低下高贵的头,稗子的脑袋则在风中飘荡。人就要像水稻一样实诚,每一步都走得踏实。”李仕贵说。

“李老师最大的特点是说得很少,做得很多,他常常教育我们要做饱满而低调的水稻,用自己的身教来影响我们。”实验室钦鹏老师说。

“你那个课题要抓紧哦。”无论在路上还是在实验室遇到学生,这是他经常嘱咐的话。

实验室里最好的传统是每周二晚上的工作报告或读书报告会。再忙,李仕贵老师也不会缺席,报告会从晚上7:30一直要持续到10点过。李老师认为,这种交流碰撞式的学习方式对学生成长很有益,学生可以谈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倾听别人的建议,可以交流最新的前沿学术动态,开阔自己的思路,从而激发兴趣和灵感。有时候,讲到兴奋处,一向冷静低调的李老师也会激动不已,站起来,跑到台前,到同学的PPT上指指点点。这种对科研的热爱也深深影响了整个实验室的人。“我们总结实验室的精神用了求实这个词,李老师以自己的行动为求实做了最好的注解。在学校,如果不在实验室忙碌,李老师就会下田,选种、亲自看材料,踏踏实实做科研”。钦鹏说。

“我希望他们在科研道路上不要有任何畏难情绪,更重要的是养成一种开拓创新的精神。”这是李仕贵对同学的期望。为此,他竭尽所能的为学生创造条件。到外地开会,他会有意识的收集国内科研育种新进展、新材料,详细记录了带回来分享。遇有重要的学术会议,他也不忘带学生出去开眼界,长见识。他有意识的与中科院遗传所、中国水稻所及中国农科院等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交流与合作,为了学生更好地成长,在实验室人手紧张的情况下,李仕贵老师依然支持同学们申请到国内外著名高校联合培养。

迄今,李仕贵教授已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60余名,在他的支持下,有不少同学赴耶鲁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河滨分校、美国农业部水稻中心等著名实验室从事相关研究。

育人事业就像他耕耘的另一块稻田,看着培养的学生正逐渐成长为水稻研究领域的佼佼者,李仕贵教授充满自豪。“实现乡村振兴,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他们是未来的希望!”

 

雅安校区
  • 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 邮编:625014
  • 电话:0835-2882232
  • 传真:0835-2883153
成都校区
  • 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 邮编:611130
  • 电话:028-86290101
  • 传真:028-82652669
都江堰校区
  • 成都市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 邮编:611830
  • 电话:028-87133509
  • 传真:028-87133366
普通本科招生咨询电话
  • 028 - 86290999
  • 028 - 86291999

Copyright © 2020 四川农业大学.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9006192号-15 雅公网安备511801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