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历史沿革
    大学章程
  • 领导关怀
  •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 机构设置
  • 教育教学
    研究生教育

    全国优秀博士论文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硕士学位授权学科

    本科生教育

    专业设置

    教学成果

    一流专业

    一流课程

    教学平台

    本科质量报告

    留学生教育

    项目介绍

    招生信息

    政策法规

    继续教育

    专业设置

    学习中心

    教育培训

    教育部虚拟教研室
  • 科学研究
    科技奖励
    科研平台
  • 师资队伍
    院士简介
    拔尖人才
    高级专家

    正高级职称

    副高级职称

    人才招聘
  • 招生就业
    招生信息

    本科生招生

    研究生招生

    远程继续教育招生

    就业服务
  • 交流合作
    国际交流合作
    校地校企合作
  • 校园文化
    大学精神
    文艺展厅
    校园风光
    形象宣传片
  • 公共服务
    日历校历
    常用电话
    教师邮箱
    学生邮箱
    网络支付
    网络收发
    网络认证计费系统
    网上办事服务大厅
    正版化软件平台
    OA办公
    分析测试中心
    校园WebVPN
  • 校园百事通
教
学
科
研
单
位
雅安校区
理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机电学院 食品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水利水电学院 人文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法学院 体育学院 艺术与传媒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成都校区
农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草业科技学院 动物医学院 林学院 园艺学院 风景园林学院 资源学院 环境学院 经济学院 管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国际学院 水稻研究所 小麦研究所 玉米研究所 动物营养研究所 国家重点实验室
都江堰校区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 商旅学院 基础教学部
管
理
服
务
部
门
党群部门
党政办公室 党委组织部 党委宣传部 党委统战部 巡察办公室 纪委办公室 纪检监察室 教师工作部 学工部 研工部 武装部 工会 团委
行政部门
教务处 学生处 招生就业处 研究生院 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 科技管理处 乡村振兴学院(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人事处 财务处 审计处 国际交流合作处 国有资产管理处 基本建设处 基地与实验室管理处 离退休管理处 保卫处 后勤管理处 都江堰校区综合管理办公室
服务部门
图书馆 档案馆(校史办公室) 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 后勤服务总公司
Responsive image

ENGLISH

搜索
导航菜单
  • 首页
  •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历史沿革 大学章程
  • 领导关怀
  •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 机构设置
    教 学 科 研 单 位
    雅安校区 成都校区 都江堰校区
    管 理 服 务 部 门
    党群部门 行政部门 服务部门
  • 教育教学
    研究生教育
    全国优秀博士论文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硕士学位授权学科
    本科生教育
    专业设置 教学成果 一流专业 一流课程 教学平台 本科质量报告
    留学生教育
    项目介绍 招生信息 政策法规
    继续教育
    专业设置 学习中心 教育培训
    教育部虚拟教研室
  • 科学研究
    科技奖励 科研平台
  • 师资队伍
    院士简介 拔尖人才 高级专家
    正高级职称 副高级职称
    人才招聘
  • 招生就业
    招生信息
    本科生招生 研究生招生 远程继续教育招生
    就业服务
  • 交流合作
    国际交流合作 校地校企合作
  • 校园文化
    大学精神 文艺展厅 校园风光 形象宣传片
  • 公共服务
    日历校历 常用电话 教师邮箱 学生邮箱 网络支付 网络收发 网络认证计费系统 网上办事服务大厅 正版化软件平台 OA办公 分析测试中心 校园WebVPN
  • 校园百事通

综合新闻

导航菜单

新闻中心

  • 校园新闻网
  • 热点关注
  • 要闻速递
  • 综合新闻
  • 媒体聚焦
  • 时政·理论
  • 视频新闻
  • 师生信息

信息中心

  • 通知公告
  • 招标公告
  • 学术信息
  • 文件通览
  • 信息公开
  • 成果转化
  • 科研动态

用手机扫描上图的二维码即可在手机上继续阅读本页面

教书育人 率先垂范

日前,四川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下发文件,授予全省322名教师“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称号,我校四位教师名列其中。本人有幸成为其中一员而倍感自豪,这既是对我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本人和对风景园林学院全体任课教师的鼓励与鞭策。

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此我深以为然。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肩负着教育学生、引导学生的职责与使命。“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学生为本”,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进入到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做好一名人民教师,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义无反顾,选择教师职业

大学二年级时,我在读的园艺系有意在果树、茶学等专业开设《花卉学》等选修课,当时只有从事果树遗传育种教学的李玉堂老师出于个人爱好抽出时间和精力给学生开设这方面的课程,因此园艺系领导决定在果树专业89级1班中选派一名学生到南方高校去改学观赏园艺专业,以此作为这方面的师资培养。要知道,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基于全国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基于当时雅安的城市建设和经济环境,只要家庭条件好点的大多数本科毕业生都是不愿意留校的,但是,出于对教师职业的热爱,也得益于我爷爷、父亲的熏陶(爷爷教过私塾、父亲是民转公乡村教师),我义无反顾报了名并被选中。记得当时遴选答辩时,我是这样说的:我来自农村,知道农业的现状和农民的苦,因此我选择了农业大学学农,而现在,我更愿意选择成为农业大学的一名教师,因为将有机会教育和培养更多的学生去改变农村和农业的现状(感觉那个时候有点不知天高地厚)。

二、不忘初心,与学科、专业共成长

93年7月本科毕业即留校任教,川农大也就在这年9月开始招收园林专科生(当时名称为观赏园林)。在学校、学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园林专业以及各系室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大家团结一致,不“等、靠、要”,积极挖掘潜力,川农大园林及风景园林学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绩,而我既是经历者,更是参与者。到2000年,园林专业不仅成为川农大第一批面向全国招生的本科专业,而且成功申报“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硕士学位授权点,短短7年,实现了园林学科从专科到本科、再到硕士点的跨越式发展(郑有良校长当年的高度概括)。而且2010年作为专业负责人,园林专业成功获得国家级特色专业,2014年获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11年作为主要参与者和组织者,成功获得风景园林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该学科在2012年、2017年的学科评估中获得全国并列第四的好成绩。

作为“211”高校,作为本科留校的我,不仅有时代、现实紧迫感,而且给自己有一种无形的压迫感,因为作为高校教师,不仅要求有学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有学历学位。因此,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之余,自觉响应学校号召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虽然在此过程中,个人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我始终以平常心对待,始终坚持教师的初心和职业态度,始终坚持认为“努力就有回报”。也正因如此,在大农学背景下,我虽然从事的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这种学科,但也能顺理成章地在晋升副教授后就被评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晋升教授的五年内评为了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当然,在此也要感谢各级领导对我提携,感谢领导和老师们对我工作的认可。

三、牢记使命,严慈相济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我不仅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而且坚持并践行“四有好老师”标准,自觉弘扬和践行“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川农大精神”。除了提升自我修养,而且努力做到以正确的理论引导学生,以高尚的思想感染学生,以扎实的专业知识教导学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

严慈相济,春风化雨。一方面,所谓“严”,是在教学上严谨务实,对学生严格要求,这不仅是对学生负责,更是对教师自己负责。从给本科生备课与考核到每周的研究生课题组例会、定期的实验室巡视及课堂教学,我都会提前认真做好准备,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严格要求学生,对于学生的高质量文献的阅读量、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熟悉程度,我会一一了解并做出相应的要求。另一方面,严中有慈,润物无声。在生活中,我时刻做到关爱学生,因为21世纪的今天,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年轻群体所面临的就业、升学等方面的竞争压力日益严峻,作为教师,必须对其给予充分的关注、真心地理解和及时的疏导,让学生在健康的氛围下成长成才。

教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不断思考、探索,发现事物的客观规律,并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最终能够运用于实践中去解决问题。因此我坚持在教学中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培养目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随时调整课堂教学内容,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要求,比如园林、风景园林、环境设计不同专业的学生之间的知识基础架构和专业培养目标差异比较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按专业特点和学生自身特点制定讲授内容,多采用启发式、案例式教学,同时注重开发课外实践课程,并在课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眼界,从而使每位学生在专业方向上找到最佳的发展路径。


雅安校区
  • 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 邮编:625014
  • 电话:0835-2882232
  • 传真:0835-2883153
成都校区
  • 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 邮编:611130
  • 电话:028-86290101
  • 传真:028-82652669
都江堰校区
  • 成都市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 邮编:611830
  • 电话:028-87133509
  • 传真:028-87133366
普通本科招生咨询电话
  • 028 - 86290999
  • 028 - 86291999

Copyright © 2020 四川农业大学.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9006192号-5 雅公网安备511801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