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历史沿革
    大学章程
  • 领导关怀
  •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 机构设置
  • 教育教学
    研究生教育

    全国优秀博士论文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硕士学位授权学科

    本科生教育

    专业设置

    教学成果

    一流专业

    一流课程

    教学平台

    本科质量报告

    留学生教育

    项目介绍

    招生信息

    政策法规

    继续教育

    专业设置

    学习中心

    教育培训

    教育部虚拟教研室
  • 科学研究
    科技奖励
    科研平台
  • 师资队伍
    院士简介
    拔尖人才
    高级专家

    正高级职称

    副高级职称

    人才招聘
  • 招生就业
    招生信息

    本科生招生

    研究生招生

    远程继续教育招生

    就业服务
  • 交流合作
    国际交流合作
    校地校企合作
  • 校园文化
    大学精神
    文艺展厅
    校园风光
    形象宣传片
  • 公共服务
    日历校历
    常用电话
    教师邮箱
    学生邮箱
    网络支付
    网络收发
    网络认证计费系统
    网上办事服务大厅
    正版化软件平台
    OA办公
    分析测试中心
    校园WebVPN
  • 校园百事通
教
学
科
研
单
位
雅安校区
理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机电学院 食品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水利水电学院 人文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法学院 体育学院 艺术与传媒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成都校区
农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草业科技学院 动物医学院 林学院 园艺学院 风景园林学院 资源学院 环境学院 经济学院 管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国际学院 水稻研究所 小麦研究所 玉米研究所 动物营养研究所 国家重点实验室
都江堰校区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 商旅学院 基础教学部
管
理
服
务
部
门
党群部门
党政办公室(机关党委) 党委组织部 党委宣传部 党委统战部 巡察办公室 纪委办公室 纪检监察室 教师工作部 学工部 研工部 武装部 工会 团委
行政部门
教务处 学生处 招生就业处 研究生院 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 科技管理处 乡村振兴学院(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人事处 财务处 审计处 国际交流合作处 国有资产管理处 基本建设处 基地与实验室管理处 离退休管理处 保卫处 后勤管理处 都江堰校区综合管理办公室
服务部门
图书馆 档案馆(校史办公室) 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 后勤服务总公司
Responsive image

ENGLISH

搜索
导航菜单
  • 首页
  •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历史沿革 大学章程
  • 领导关怀
  •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 机构设置
    教 学 科 研 单 位
    雅安校区 成都校区 都江堰校区
    管 理 服 务 部 门
    党群部门 行政部门 服务部门
  • 教育教学
    研究生教育
    全国优秀博士论文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硕士学位授权学科
    本科生教育
    专业设置 教学成果 一流专业 一流课程 教学平台 本科质量报告
    留学生教育
    项目介绍 招生信息 政策法规
    继续教育
    专业设置 学习中心 教育培训
    教育部虚拟教研室
  • 科学研究
    科技奖励 科研平台
  • 师资队伍
    院士简介 拔尖人才 高级专家
    正高级职称 副高级职称
    人才招聘
  • 招生就业
    招生信息
    本科生招生 研究生招生 远程继续教育招生
    就业服务
  • 交流合作
    国际交流合作 校地校企合作
  • 校园文化
    大学精神 文艺展厅 校园风光 形象宣传片
  • 公共服务
    日历校历 常用电话 教师邮箱 学生邮箱 网络支付 网络收发 网络认证计费系统 网上办事服务大厅 正版化软件平台 OA办公 分析测试中心 校园WebVPN
  • 校园百事通

通知公告

导航菜单

新闻中心

  • 校园新闻网
  • 热点关注
  • 要闻速递
  • 综合新闻
  • 媒体聚焦
  • 时政·理论
  • 视频新闻
  • 师生信息

信息中心

  • 通知公告
  • 招标公告
  • 学术信息
  • 文件通览
  • 信息公开
  • 成果转化
  • 科研动态

用手机扫描上图的二维码即可在手机上继续阅读本页面

2025年四川省博士后学术交流活动暨第四届天府农科博士后学术交流活动通知

为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博士后群体在生物科技创新与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生物科技与农业现代化领域的科研创新,特举办全省博士后学术交流活动。本次活动聚焦农业生物学科研前沿,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现诚邀相关领域专家、优秀青年学者、博士后研究人员、博士后合作导师、拟进站博士等踊跃参会。

一、活动主题

“生物科技创新与农业新质生产力”

二、组织单位

指导单位: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主办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承办单位:四川农业大学人事处、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草学博士后流动站、农业资源与环境博士后流动站、兽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畜牧学博士后流动站。

三、参会人员

特邀专家、省内外博士后、优秀博士研究生等。

四、活动形式

分为特邀报告、专题报告两种类型,采取线下方式举办。

(一)特邀报告

围绕活动主题,邀请生物学领域著名专家作大会报告。

(二)专题报告

瞄准合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资源学等领域五个分主题活动,分别邀请校内外应届博士生、在站博士后作学术报告。


五、日程安排

日期

时间

地点

内容

9月28日

9:00-18:00

成都云豪假期酒店

会议报到

9月29日

9:00-9:30

四川农业大学西康楼音乐厅

开幕式

9:30-12:00

四川农业大学西康楼音乐厅

特邀报告

1.苜蓿基因资源挖掘与遗传改良

林  浩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2.功能性营养源生物制造

吴  信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3.基于理性设计和进化的植物酶基因改造策略及其在育种中的运用

尚  轶  云南师范大学马铃薯科学研究院

4.猪四维基因组图谱构建及其育种应用

赵云霞 崖州湾实验室

5.猪腹泻冠状病毒的入侵与毒力决定机制

李文涛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6.高底物浓度、干式厌氧发酵抗逆增效研究

姚义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物质能源与材料交叉研究中心

12:00-13:00

四川农业大学食堂

午餐

14:30-18:00

四川农业大学各分会场

专题报告

第二教学楼201会议室

分会场主题1:合成生物学与农业生物工程

第二教学楼报告厅

分会场主题2:生物多样性与种质创新利用

第一教学楼309报告厅

分会场主题3:农林生物质材料高值化利用

第七教学楼1109报告厅

分会场主题4:生物制药与新型生物疫苗创制

图书馆报告厅

分会场主题5:新型营养源生物创制与高效利用

9月30日

上午

四川农业大学科技园

科技园参观

下午

-

返程


分会场一:“合成生物学与农业生物工程”专题报告安排

时间地点

内容

第二教学楼

201会议室

14:30-14:55

1.抗肿瘤活性天然产物醌那霉素重氮键的生物合成机制研究

赵宇春  上海交通大学

14:55-15:20

2.微藻分子调控机制与合成生物学应用研究

黄  丹  暨南大学

15:20-15:45

3. Master Strategists of Nature: The Survival Arts of Plants

杨才琼  德国马普化学生态学研究所/上海植生所

15:45-15:55

茶水休息

15:55-16:20

4.互利的博弈:豆科植物和根瘤菌如何互相成就

田  桃 华中农业大学

16:20-16:45

5. EAR型转录抑制子介导组蛋白修饰调控番茄果实品质的分子机制

何小清 四川大学

16:45-17:10

6.油茶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及抗逆性候选基因挖掘

孔庆博  四川农业大学

分会场二:“生物多样性与种质创新利用”专题报告安排

时间地点

内容

第二教学楼

报告厅

14:30-14:55

1.禾本科植物促进三叶草获取关键土壤养分

张  伟 新西兰林肯大学

14:55-15:20

2.转录因子SlCNR对番茄表皮角质层代谢调控机制研究

陈  笛  四川大学

15:20-15:45

3.黄花苜蓿MfCML50-MfCDH模块调控耐寒性的分子机制

耿博豪  南京农业大学

15:45-16:10

4.高粱大穗基因LP1的克隆与分子调控机制解析

刘江江  中国农业大学

16:10-16:20

茶水休息

16:20-16:45

5.环境-微生物过程调控下的农田与草地N2O排放机制

罗  杰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16:45-17:10

6.氮输入、生物互作与气候梯度:陆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的多尺度调控机制

彭  勇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17:10-17:35

7.早期陆生植物的群体遗传学揭示了其环境适应性基础

吴双阳  孟德尔遗传所

17:35-18:00

8.太阳辐射如何影响青藏高原草地凋落物分解过程

杨珊珊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分会场三:“农林生物质材料高值化利用”专题报告安排

时间地点

内容

第一教学楼

309报告厅

14:30-14:55

1.基于光热控制的载物动态释放系统及其对调控纤维素酶水解效率的应用

陈  凯 伦敦玛丽女王大学

14:55-15:20

2.多组学技术解析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微生物组的组成和互作机制

王  豆 香港大学

15:20-15:45

3.“双碳”战略下,沼气高值化利用和CO2转化液态化学品之见解

毋凯凯  四川农业大学

15:45-15:55

茶水休息

15:55-16:20

4.稻田生态系统汞生物地球化学:汞污染与碳排放的耦合

刘  江  四川农业大学

16:20-16:45

5.木质纤维素基生物质碳材料性质及功能的稳定化调控

刘章林  四川农业大学

16:45-17:10

6.碱/氧溶剂低温定向溶解原生木质素及全纤维组分糖化增效机制

沈飞跃  四川农业大学

分会场四:“生物制药与新型生物疫苗创制”专题报告流安排

时间地点

内容

第七教学楼

1109会议室

14:30-14:55

1.17β-Trenbolone modulates anxiety-related synaptic plasticity by affect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ippocampal TACR3 and systemic testosterone in male mice

左  翔  南开大学

14:55-15:20

2.Uchl1参与精子发生并维持睾丸稳态平衡的机制研究

杨栋慧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5:20-15:45

3.X射线辐照铜绿假单胞菌诱导外-内膜囊泡生物发生及作为急性肺炎疫苗的潜力

张  利  四川大学

15:45-16:10

4.肉牛脓肿肝脏的转录表达谱构建

王以鑫  四川农业大学

16:10-16:20

茶水休息

16:20-16:45

5.靶向PDCoV S1蛋白保守构象表位的新型中和抗体开发及仔猪疗效评估

陈  汭 四川农业大学

16:45-17:10

6.鸭瘟病毒US3/US10抑制STING介导天然免疫反应的分子机制

田燕鸣  四川农业大学

17:10-17:35

7.ICP22-ERG-HEXIM1轴驱动DPV转录的机制

孙安阳  四川农业大学

分会场五:“新型营养源生物创制与高效利用”专题报告安排

时间地点

内容

图书馆报告厅

14:30-14:55

1.创制肠道菌群调控酶助推健康养殖

郝珍珍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14:55-15:20

2.抗氧化营养素的生物创制与功能研究

李雨蒙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15:20-15:45

3.基于机器视觉的猪肺炎支原体发病预警研究

庄晏榕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15:45-16:10

4.新型饲用蛋白源生物创制及其在猪上的应用

谢坤宏  四川农业大学

16:10-16:20

茶水休息

16:20-16:45

5.解码家马驯化的遗传机制

张艳丽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16:45-17:10

6.靶向线粒体与内质网稳态:SeMet调控热应激肉鸡肝脏代谢的分子机制

井金钟  四川农业大学

17:10-17:35

7.基于斑马鱼模型的玉米赤霉烯酮毒性表型构建及天然缓解物体内筛选

张鸿运  四川农业大学

17:35-18:00

8.茶褐素通过调控Nrf2/NF-κB信号通路及微生物代谢物介导的巨噬细胞极化缓解LPS诱导的炎症

刘  臣  四川农业大学


六、专题报告分会场联络信息

分会场一:合成生物学与农业生物工程

承办单位: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生命科学学院)

动植物基因组工程改造、蛋白质和基因线路的理性设计与精准编辑,为农业生物资源的深度开发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学科方向:生物学、生物工程

联络人:黄燕

联系电话:18683225032

分会场二:生物多样性与种质创新利用

承办单位:草学博士后流动站(草业科技学院)

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用、种质精准鉴定利用及生态系统功能,为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学科方向:生物学、草学

联络人:冯光燕

联系电话:13550366551

分会场三:农林生物质材料高值化利用

承办单位:农业资源与环境博士后流动站(环境学院、资源学院)

聚焦农林生物质的高效转化和高值利用技术,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

学科方向: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林学

联络人:赵丽

联系电话:13504967316

分会场四:生物制药与新型生物疫苗创制

承办单位:兽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动物医学院)

聚焦生物制药及新型生物疫苗研发的基础与应用研究、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学科方向:生物学、兽医学

联络人:刘马峰

联系电话:13730831065

分会场五:新型营养源生物创制与高效利用

承办单位:畜牧学博士后流动站(动物营养研究所)

新型饲料营养源生物创制原理、开发技术及高效利用,提高饲料营养价值和资源利用率,保障畜产品高效健康生产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学科方向:生物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药学、畜牧学、水产

联络人:宋陈玲

联系电话:13795849097

七、筹备组信息

联系人:鄢思利(生命科学学院行政办公室)

联系电话:13890853259

会议不收取任何费用,经遴选邀请作口头报告的博士生、博士后将全额报销国内差旅费。欢迎国内外博士生、博士后研究人员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积极参与,共同为推动生物科技创新与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力量!

 

 

2025年四川省博士后学术交流暨

第四届天府农科博士后学术交流活动委员会

2025年9月19日

 

雅安校区
  • 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 邮编:625014
  • 电话:0835-2882232
  • 传真:0835-2883153
成都校区
  • 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 邮编:611130
  • 电话:028-86290101
  • 传真:028-82652669
都江堰校区
  • 成都市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 邮编:611830
  • 电话:028-87133509
  • 传真:028-87133366
普通本科招生咨询电话
  • 028 - 86290999
  • 028 - 86291999

Copyright © 2020 四川农业大学.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9006192号-15 雅公网安备5118010004号